一、养肺先要宁心神
养肺首先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万物萧条。
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调养很重要。
二、起居有度适秋凉
秋季天高气爽,……
众所周知,山药具有健脾养肺等保健作用,如与适合的药材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降糖山药黄连汤山药15克,黄连6克(或用天花粉15克),水煎服用,可治口渴、尿多、易饥的糖尿病。
健脾山药人参白术粉山药、炒白术各100克,人参75克,共研细粉,瓶贮备用。每服10克,开水或者米汤调下,日服2至3次。
养肺山药杏仁乳山药磨……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日前台湾歌手齐秦在北京家中接受拔罐保健治疗时,由于……
比起莲子,同为植物果实的芡实在我们日常饮食中似乎要“低调”许多,其实,在古药书里,芡实被称作是“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粮菜佳品。再加上它有着很好的内敛、健脾的药用,在秋季进补时,来一碗香香甜甜的芡实粥是再好不过了。
夏季天气炎热,脾胃功能也有所减退,进入秋凉后功能仍然比较差,不管进补什么都可能不易吸收。因此,专家建议,此时不妨用芡实适时进补,不但能健脾益胃,还能补充营养……
在五行学说中秋属金,主敛肃,应于肺,因应秋天的肃杀之气,易脱水,情绪也容易受压抑,因此,秋季养生应依据“万物秋收,肺气金旺”的特色。在保养身体上应注意下列几点:
食养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应注意防燥摄阴,滋肾润肺,在饮食上,以少量椒、葱、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
很多人常会在早上一觉醒来遭受脖子落枕,使得脖子动弹不得,苦受折磨。那落枕了怎么办呢?中医7大妙招治落枕!
落枕是一种多见的颈部软组织损伤症,临床表现为入睡前并无任何异常,晨起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多为一侧发生,亦有两侧俱痛或一侧重一侧轻的。由于疼痛使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头偏向病侧。检查时颈部肌肉有触痛、浅层肌肉有……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
经过一个长夏的湿困,平素脾虚湿重之人在秋天来临时,往往会感觉相对舒服一些。由于脾的特性是“喜燥恶湿”,相对干燥的秋季可以说是最适合脾气恢复的季节。如果能利用这个季节调理脾胃功能,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症状
初秋易口干、大便干燥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杨思华分析说,初秋气温尚不稳定,早晚温差……
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肾、膀胱、肝经;具有养肝滋阴益肾、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车前草易采摘。车前草煮水可治牙痛、凉血解毒、清热利尿。另外,车前草还是食疗佳品,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味道鲜美的野菜。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按照中医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当下已到了更有利于精微物质吸收与闭藏的进补时节,若调理得当,则可大大弥补夏日造成的虚损。
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五大主要剂型之一的膏方,凭借其“一人一方”的辨证特点,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秋冬进补的首选,从江浙沪一隅渐向全国漫延。
据悉,安徽、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广西、广东、宁夏等多地已经启动或准备启动膏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