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和 中华养生之精髓
□ 曹恒 北京先有康中医技术研究院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保护生命、繁衍后代、保持健康所进行的一些自我保健方法。
现代养生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去考虑,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
引言: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不少日本民众遭受核辐射伤害。针对核辐射的知识和预防,中医告诉你下面这些知识。
核辐射防护原则――内外兼防
专家强调,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原则是"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
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
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
人脑内有异常丰富而细密的网络状血管系统,经常做头皮操,可促进其血液循环而有利于人体健康。
血压高者,脑神经失调,脉管紧张度增高,常是重要的致病和诱发因素。通过做头皮操,可改善神经调节功能,缓解脉管紧张度,有利于血压的恢复正常。
脑动脉硬化者,脉腔小弹性差,血流涩滞不畅。血压高者可能引起脑出血;血压不高或偏低者,可能导致脑血栓的形成。常做头皮操,可改进脑的血液循环。
脑……
中国古代的《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说的是两重意思,一是梳头可以养生,二是春天这个季节适合梳头养生。
中医认为,经络遍布人的全身,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的调和,要靠这些经络起传导作用。人的气血靠经络而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
卫肌体。而人的头顶有“百会穴”,就是因经络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得名。因……
随着季节的转换,体内新陈代谢加快,饮食习惯也发生变化,加之温差变化较大,让身体所承受的“压力”增大,体内所积攒的阳气也逐渐散发,所以,身体才会莫名其妙地难受。下面几个身体小毛病,在冬春交替时经常出现,却因未被重视而成为健康盲点。
脚总是冰冷
原因之一:室内外温差大 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人体气血不流通,经络堵塞,导致双脚冰凉。长此以往,会增加月经不调、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几……
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
一、注意“病从口入”
而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二、忌食“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
春季进补宜讲究科学。一般来说,体虚的人才需要进补,而虚症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概括起来说,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
第一,气虚证。气虚证是常见虚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言低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泻或便溏、脱肛、易出汗、怕风寒、易感冒、脉虚或无力等症状。对于气虚证应采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隐痛、脘痛连胁、反复发作、身倦乏力、嗳气嘈杂、大便不调等。长期脾胃功能失调,中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久之血运无力滞于胃络而致瘀滞,所谓“久病入络”、“久病必于瘀”。故慢性萎缩性胃炎从中医角度分析,主要病机是气虚阴亏血瘀。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常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此病,疗效满意。基本……
这里介绍一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良体质的养生方法。
疲劳乏力――气虚体质的保健法
气虚体质是指人的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如下:
1.饮食保健
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
枸杞子以宁夏出产的质量最好,又红又大,当地人更喜欢买来当零食,有如葡萄干一般,味道很不错。对男士因肝肾亏虚而引起的腰酸背痛,甚至早泄遗精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枸杞子以宁夏出产的质量最好,又红又大,当地人更喜欢买来当零食,有如葡萄干一般,味道很不错。对男士因肝肾亏虚而引起的腰酸背痛,甚至早泄遗精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杞子菊花茶用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