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乏”是指因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疲劳感。从生理上讲,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失了“老本”。到了秋季,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进入生理休整阶段,身体会产生莫名的疲惫感,即所谓的“秋乏”。
健康专家表示……
10月23日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此时,人的阳气与草木一样开始由收转向了藏。这段时间,血热、血黏、血稠的人要防止“脑梗”的发生。应对措施是少吃辣味和温补之物,尽量不饮酒,血热的人适合经常吃些海带以凉血。只要饮食起居得当,可有效地避免“脑梗”一类问题的发生。
霜降进补,调养脾……
秋高气爽,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增大,人体容易遭受各种疾病侵袭,因此须从饮食等方面加以注意。
百合: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俗话说,秋分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季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专家提醒,秋分过后,养生保健特别要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伤身,市民最好要记得及时添衣保暖,特别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宜多吃“辛酸”果蔬
秋分将至,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
11月7日立冬。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实际上,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东北地区早在9月上旬就进入冬季了,长江流域则要到小雪前后才真正体现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冬季,是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为标准。
立冬之后,大自然天寒地冻,阳气闭藏。这时候,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应顺其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要养阳护阳、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
养生的第一补品是深睡眠。当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免疫细胞和各种受损细胞(尤其是脑细胞)可进行快速修复,机体可进行营养吸收、能量储存、消除疲劳等生命活动,有益身心;反之,若睡眠太浅,有早……
喝茶养生日益流行。许多人习惯在手边放一杯加入山楂、枸杞、菊花等有“药效”食材的“养生茶”。五花八门的养生茶真能每天喝吗?它们究竟适合哪类人呢?
菊花枸杞茶,胃寒要少喝
菊花和枸杞搭配在一起泡茶,具有养阴补血、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尤其适合长坐电脑前的白领和学生。但菊花性凉,胃寒的人、月经期的女性及孕妇、体虚腹泻的人和少年儿童要慎喝。
最佳喝法:五六朵菊花,五六颗枸杞,……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而燥易伤津。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池晓玲教授指出,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饮食调养方面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米、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山药、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还可根据不同体质选择药膳。
木形人:桑椹猪肝平补肝肾
饮食调养:宜多吃具有滋阴生津……
小雪时节,宜吃温润益肾的食物,孙思邈《修养法》中云: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鸡肉、腰果、枸杞、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黄精等。同时可配合药膳进行调养。
党参枸杞粥
党参15克,枸杞子10克,粳米100克。上2味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粥,有补肝健脾益肾的功效。
益智仁粥
益智仁15克,糯米150克,精盐适量。将益智仁洗净,……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有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中医认为,胃部、腰部、腿部最易受寒邪侵袭,冷天对这几个部位要特别关照。
胃部 天冷后,胃部容易痉挛,引起腹泻、恶心等症状,尤其是那些身体比较瘦的人,胃部的保暖就更重要。因为身体较瘦的人通常胃壁较薄,在低温情况下更容易痉挛。此外,要少食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肠胃受到过度刺激。
腰部 天气转凉会使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