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锻炼掌握4点
经常参加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即使到了炎热的夏季,也不能停止健身运动。据科学家调查发现,夏天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比不坚持锻炼的人其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要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但是,酷热的夏天里,人体能量消耗相对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只有安排合理才能收到科学、良好的健身效果。
择时锻炼 健身运动的时间要……
饮药茶 治痢疾
痢疾以发热、腹痛、便黏液和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为特征。全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发病率为高。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学“痢疾”、“滞下”等范畴,其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病菌随大便排出,通过污染水源、手、食物、苍蝇及用具传播,而经口感染。
中医治疗本病根据病史、病程长短及症状区分暴痢和久痢。急性期治疗多清热、利湿、行气;慢性期治疗多以温补脾肾为基本原则,总以清……
饮食“调”出好血脂
血脂异常,是指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升高或(和)高密度脂蛋白的下降。它属于一种“时髦”的代谢性疾病。现在,很多人都在琢磨,生活好了,血脂却出现异常了,这饭可如何吃才好呢?
控制饮食最重要
无论哪一种血脂异常,控制饮食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应长期坚持。研究发现,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可使升高的血脂下降10%甚至20%。对于……
中暑急救4妙招
夏季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
夏暑感冒 中医有方
中医认识疾病的优势之一是强调“天人合一”。夏暑季节,暑热既盛又雨水偏多,暑热多夹湿伤人,所以,感冒患者常出现暑湿证。这与一般的风热感冒的症状、治法、方药都有区别,乱吃退烧药没有好效果。
根据暑夹湿的多少,中医将夏暑感冒细分为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临床上以后者居多。
暑热感冒 酷热久旱时多患。暑为火热之气,传变迅速,故患者表现为一派里热征象,并常伴……
轻度烧伤 可用芦荟擦
芦荟叶片,将芦荟叶片洗净,剥开,取汁涂患处,此方能在数分钟内止痛,且可促进愈合、预防感染,对轻度烧烫伤治疗效果很好。
提醒:本篇诊断要点仅供参考,若自行治疗效果不好,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轻度烧伤
由高温、化学物质、电等引起人体的皮肤、组织的损伤称为烧伤。临床上将烧伤分为3度。因家庭只能处理轻度烧伤,故本文只介绍轻度烧伤……
夏季莫忘调整降压药的剂量
中医学在用药的过程中讲究“三因制宜”,即用药要考虑到季节的不同、地域环境的不同及体质的不同,而现代医学用药也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季节来调整剂量。就降压药而言:
1.昼夜有别
血压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一般呈昼高夜低的波动。清晨睡醒后,血压开始升高,至下午2~4点,达到高峰。夜间血压开始下降,入睡后2小时,大约降低20%。目前主张服用降压药的时间最好在上午8……
酷暑易病重在从生活上预防
专家提醒:天气炎热,大家尤其是老人和小儿要特别警惕“病起空调”、“病从口入”。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门急诊部主任陶敏芳向记者介绍:医院为了应对炎热天气门诊患者增多的情况,目前已将门诊的挂号和开诊时间提前,并在部分时段增加了服务窗口,还开启了肠道门诊。
老人和小儿患病者增加
高温天气,由于空调环境的影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明显增加,其患……
清热解暑:干荷菊花乌龙茶
炎夏时节,较易中暑。“暑”是中医致病的六淫之一,其性属阳,暑热之气通于心,故其性较一般温热之邪更具升散而易耗气伤津,所以在炎热夏季要防止出现中暑。夏天天气炎热,应尽量减少出门,一定要出门则应准备防晒之物,如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或涂防晒霜,并备用防暑降温和开窍醒神的药品(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所穿衣服建议选用棉、……
九种美食吃掉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很多中青年的女性在惋惜青春不再来的同时,也为自己脸上的黄褐斑发愁。毕竟“黄脸婆”这个名字使人扫兴。现代医学目前疗法主要是内服及外敷,疗效不甚满意。然而营养学家主张用饮食疗法来调节身体器官的各个功能,以达到消黑去斑的目的。
用美味对抗美丽瑕疵
黄褐斑病因
中医称黄褐斑为“面尘”、“黎黑斑”、“肝斑”等,它是一种黄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