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药羊肉粥:
鲜山药200克,羊肉、粳米各150克。先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羊肉去筋膜切块,备用。将粳米下锅,加水煮之,待米开花时,先下羊肉,煮沸十几分钟后,再下山药,煮至汤稠肉香即可;或加调料食之亦可。此粥有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健脾补肾、固元抗衰的功效,可作为脾肾两虚的食疗补方,尤适宜于小儿、老年体虚气弱者。
2.山药炒蛋:
鲜山药250克,鸡蛋2……
一、生姜
俗话说:“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姜对大脑皮层、心脏、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着凉感冒时喝热姜汤或者可乐生姜汤,散热止痛效果极佳。
不想做“药罐子”的朋友可以到超市的冷藏柜选一份朝鲜族桔梗拌菜,洗去上面附着的辣椒之后吃下它。它一样是真材实料的润燥高手,对音哑、胸闷不畅、咽痛喉痒很有效。
……
中医认为头发与我们的五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头发的荣枯能够直接放映出五脏气血的盛衰。例如头发有黑变灰、变白的过程,就是机体内精气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古代养生家特别重视头发的保健。
一、对头皮头发的梳理、按摩
古代养生家主张“发宜多梳”。梳头能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同样,现代研究也表明了,常常梳理、按摩,能疏通血脉,改善头……
《黄帝内经・素问》曾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语强调了饮食失节的致病因素,堪称经典之言。
人靠外界五谷等各种食物来充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靠后天脾胃来完成的,所以饮食太过,就会影响脾胃功能,进而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他病,为以后罹患各种疾病埋下了隐患。所以要重视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正确的饮食调养,这一点对我们的养生保健意义非凡。
中医……
补脾枣苡粥
薏苡仁50克,怀山药粉40克,红枣50克,糯米250克,白糖适量,蜜桂花25克,一起加水煮粥,适于病后体虚,食欲不振、贫血、营养不良者。
百合杞苓粥
百合60克,枸杞40克,茯苓粉15克,莲子肉20克,糯米250克,白糖适量,一起加水煮粥,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头晕目眩症。
归参炖母鸡
当归30克,太子参15克,丹参30克,益母草15克,调料适量。宰鸡去毛,去内脏洗……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
当单味药物疗效不佳时,我们往往会选择与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但在中药里面有很多药物之间是不“兼容”的。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药配伍禁忌歌吧。
常念配伍禁忌歌 中医配伍不会错
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
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四气歌
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
温热……
秋季养生事多,用“多事之秋”这句成语来形容秋季养生非常恰当。
秋季多燥重养阴
“立秋”节气虽过,但夏日阳气尚未消退,秋日阴气也尚未透达,燥就成为秋季主气。防燥、防伤阴分就成为秋季养生的主要目的。
秋燥伤人的后果中医说是伤阴,西医说是脱水。中医认为,水为万化之源,是生命的摇篮,水是阴中至阴。秋燥伤阴,伤津液,继而伤血分,耗气分。其表现是口干、舌燥、皮肤瘙痒、干燥、口渴……
在临床中经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里才觉得舒服,但测体温却正常。
祖国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以及久病体虚的老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阴虚型 阴虚五心烦热者……
中医养生专家认为,在中医文化中,养护阳气一直被认为是养生、治病之本。秋天,阴气始盛,阳气始衰,人极易疲乏。而人睡觉的过程,即为体内生发阳气的最好方式。
目前,睡眠问题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隐患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病人进行调查发现,27%的人有睡眠问题,而且失眠人群逐渐年青化。另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