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孙思邈《千金药方》载有:“治头项强不得四顾方,蒸好大豆一斗,令变色,内囊中枕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绿豆甘寒无毒,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清代刘灏《广群芳谱》载:“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我国民间曾用多种药枕,取以清火、醒脑、明目,如“谷壳枕”、“芦花枕”、“荞麦枕”、“蚕粪枕”,四季常用以清凉降火;夏季还用“竹枕”、“石膏枕”以祛暑解热;小孩用“米枕”不凉不燥,有益于头……
煲汤的时候,经常会考虑到一些传统中药药材,人们通过对药性药理的了解,给自己的美食搭配辅料,不仅提高营养价值,还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中药药橱中的很多药材已经跨越了小抽屉的界限,加入到美食行列,或者有些本身就 能够作为食品。它们在餐盘中出现,你知道是怎样在你的身体中起作用的吗?
当归
当归性温,味甘、辛,有浓郁的芳香。在中医药理上,它善补血活血,润燥滑肠通便。《本草备……
中医学认为,枸杞性味甘平, 入肝肾二经,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养血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咳嗽、视力减退等症,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服用,有延年益寿的效果。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枸杞能强筋骨。《药性赋》中指出:枸杞擅长补益精气。我国历代的医学家、养生家都很重视枸杞。《本草纲目》载有枸杞治病强身药方多达33条。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
小暑(注:今年小暑为 7月7日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人们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而夏季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天气十分炎热,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此时,由于天气炎热,人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和锻炼,确保心脏阳气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小暑时节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此时天气炎热,强烈阳光的……
每年冬季都是胃溃疡、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与精神因素、气候变化及寒流的不时侵袭等因素有关。冬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气候转冷。脾胃素虚或胃有宿疾的人,受寒凉之气影响,胃络易失温煦濡养,胃功能紊乱,气郁拘急而发生疼痛、闷胀诸症。此时,可自制一些温胃饮食,帮助自己和家人过个温暖的冬季。
玫瑰温胃茶
玫瑰花6克,砂仁、胡椒各6粒(研碎),用开水冲泡……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中医学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春季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下面介绍几种养肝粥,你不妨一试。
芹菜粥
芹菜150克,粳米100克,将芹菜连根洗净,加水熬煮,取汁与粳米同煮粥服用。春季肝阳易动,常使人上火头痛、眩晕目赤,此病患者以及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对调养肝脏、降低血压、减少烦躁有一定好处。
……
导读:每当有人出现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或饮食停滞,食后胀甚,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则出现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时,人们通常都是吃些助消化药,但有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们没有弄清楚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从而不能正确选药所致,中医治疗消化不良讲究辨证求因,从因论治。消化不良怎么办?中医教你自己选药治。
中医称消化不良……
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养生之道 各有所长
中医养生学是在……
眼下正值春季,多风干燥,导致上火者比比皆是。平时休息不好或是工作压力大时,总觉得口干舌燥,鼻子易出血,嗓子变哑,嘴里长口疮,动不动还要冒出几颗小痘痘,便秘难如厕……其实这些都是上火的表现。当火气出现时,就代表身体生理功能失去平衡,火气使体内水分消耗迅速,导致口干舌燥,神经调节能力变差,人们也会情绪不稳,感觉紧张,易疲倦。
专家指出,“春火”如果不及时灭掉,不光是口角长疮……
每年的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古籍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谷雨节气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升高降水多,做好谷雨养生对顺利过渡到夏季有重要意义。
起居养生
谷雨到来,暮春到了,万物生长渐旺,天气也渐热。中午气温较高,但早晚气温仍较低,因此早晚时要适当加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