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
中医的理论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玄妙的养生之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不花钱的中医养生妙招。
比如伤风着凉了,预感自己可能要感冒时,就赶紧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吹脖子后方的大椎穴,以及背部的肺俞穴,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甩手治失眠
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即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甩手功的要诀是:马步,十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
方法
双足与肩同宽(起式姿势),站立于墙壁之前(或者找一棵表面没有疙瘩的圆粗大树),与墙相隔约半尺,全身放松协调一致;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不要太重,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如此反复进行。撞击时的接触部位是从上到下,要使整个背部逐渐都撞击到。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然后进行撞击。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
1.山药羊肉粥:
鲜山药200克,羊肉、粳米各150克。先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羊肉去筋膜切块,备用。将粳米下锅,加水煮之,待米开花时,先下羊肉,煮沸十几分钟后,再下山药,煮至汤稠肉香即可;或加调料食之亦可。此粥有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健脾补肾、固元抗衰的功效,可作为脾肾两虚的食疗补方,尤适宜于小儿、老年体虚气弱者。
2.山药炒蛋:
鲜山药250克,鸡蛋2……
《黄帝内经・素问》曾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语强调了饮食失节的致病因素,堪称经典之言。
人靠外界五谷等各种食物来充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靠后天脾胃来完成的,所以饮食太过,就会影响脾胃功能,进而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他病,为以后罹患各种疾病埋下了隐患。所以要重视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正确的饮食调养,这一点对我们的养生保健意义非凡。
中医……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
在五行学说中秋属金,主敛肃,应于肺,因应秋天的肃杀之气,易脱水,情绪也容易受压抑,因此,秋季养生应依据“万物秋收,肺气金旺”的特色。在保养身体上应注意下列几点:
食养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应注意防燥摄阴,滋肾润肺,在饮食上,以少量椒、葱、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
生活中注意养生,可以让一些小疾病得到遏制。人们总是会出现各种的身体小毛病,不想让这些小毛病影响自己的健康,现在就来看看老中医为你准备的9个养生治病小常识,对付这些小毛病招招有效!
1、吹大拇指,缓解紧张。
专家提示,控制心率的交感神经可以通过呼吸调节,吹吹大拇指可以平缓心跳,消除紧张感。
2、单指按上颚,止鼻血。
鼻子出血时,比“冷水拍额头”更简单有……
炎热的夏季到了,夏季是否适合吃汤药?中药怎样储存才能不变质?在夏天,中药材煎制、储存都有别于其他季节。如果不加讲究,药材和药液一旦变质发霉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及患者健康。
如果是从医院取回中药饮片自己回家煎煮,药材在煎煮之前泡一泡,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泡出,药效会更佳。但浸泡应以多长时间为宜呢?如果按季节分,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钟,而夏天因天气较热,浸泡过久药……
秋季燥邪伤肺易引起咳嗽,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尿赤、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脉滑数或细数。《症因脉治·伤燥咳嗽》:“天行燥烈,燥从火化,肺被燥伤则必咳嗽。”《不居集》卷十五:“肺燥咳嗽,金性喜清润,润则生水,以滋脏腑。若本体一燥,则水源渐竭,火无所制,金受火燥,则气自乱而咳嗽,嗽则喉干声哑,烦渴引饮,痰结便闭,肌肤枯燥,形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