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就是热;《释名》中形容: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我们经常形容盛夏如蒸笼、如烤箱。一寒一暑本是宇宙运行规律。在人体中,也同样遵循这个法则:夏季,要靠热力把体内湿气、寒气都蒸出去。没有热,这些湿寒就会留在体内,待到冬季来临,再也赶不走,于是在体内兴风作浪。暑,虽让人难受,但也是必要的“过场”。
以冷解暑 易伤脾胃
“小暑小热,大暑大热”,不少人过夏“秘籍”就是:冲冷水澡……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其常见的诱因。
症状有轻有重
中暑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重症病例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等。主要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
进入六月,天气更加炎热,暴露在空气中的肌肤像是就要烧着了,对于抵抗力差或者常在室外工作的人们就很容易中暑。下面为您总结夏季避暑15条小提示和日常饮食注意事项,帮您度过一个健康清爽的夏日。
1、使用冰袋
可以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无需冰箱冷冻就有降温效果。
2、女性选用芦荟产品
用冰凉的芦荟油代替保湿霜,早晚使用能够起到降低皮肤温度的效果……
夏季保健5注意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很多人在夏季易疲劳、出汗、心烦、食欲不振、昏昏欲睡,甚至会中暑、腹泻。因此,夏季要注意保养,尤其注意在以下五个方面要把握好。
一要注意精神放松 指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二要注意饮食清淡 在饮食安排上,要……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暑养生
小暑日“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
浴头:双手掌心按住前额,稍用力擦到下额部,再翻向头后两耳上,轻轻擦过头顶,再回复到前额,这算一次,共擦十次。接着用指肚均匀轻揉整个头部的发根十次。
浴头能调和百脉,使气血不衰,面色红润,减少皱纹。
叩攒竹:用拇指弯曲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击双侧攒竹穴(位于眼眉内侧凹陷处),每穴十五至二十次,用力以微感不适为度。
该法具有消除额痛、眼胀、恢复视力疲劳等作用……
摩鼻背:用拇指指背用力摩擦双侧鼻翼两侧,至局部发热,有助于鼻部通气,预防感冒。
干洗面:双手手指并拢,由额向下洗脸二十至三十次,具有醒脑、降压、美容的作用。
梳头 两手指尖接触头皮,从前额到枕后、从头顶到颞侧进行梳头,以头部有热感为度,有醒目、止痛、降血压的作用。
鸣天鼓 双手掌心紧按两耳孔,双手中指轻击后枕部十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
说起补充维生素,很多人自然想到服用维生素B、维生素A、维生素E等药片,其实补充维生素也可以服用中药。这类中药许多是药食两用的植物性药材,它们不但来源丰富,而且不良反应少,只要选用得当,同样可以起到补充维生素、祛除疾病的目的。
补充维生素B1 中药车前子、大豆、防风、杏仁、槟榔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就用这类中……
1、忌精神紧张
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直接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粘膜保护层受损,造成自我消化,形成胃溃疡。
2、忌过度疲劳
无论是体力劳动或是脑力劳动,如果疲劳过度,都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粘液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