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温度湿度变化大,易烦躁。普遍特征为身体无明显病痛,但就是感觉心烦气躁。其原因在于温度湿度不稳定、人体难以调适,导致内分泌及交感神经功能失调。适当选用一些中药调补,可减缓烦躁。
合欢钩藤饮解郁
取钩藤、合欢皮各10克及决明子20克,加7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有助降火清热、解郁除烦,茶饮建议于当天喝完,并在晚……
春季养生原则:“养阳气”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万事万物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体之阳气也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所谓“春夏……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病前状态”等。世界性普查结果表明亚健康人群占总数的75%,这组数据已经说明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是生活方式病,而它的“前奏曲”正……
4月5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思活动。
从养生来讲,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练、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湿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烫脚,丹田温暖。”一年四季用热水洗脚对人体皆有好处。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因为严寒的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发生障碍,易诱发多种疾病。
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热水泡脚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轮回,驱除严寒,促进代谢,从而起到摄生保健作用。热水泡脚就……
4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清明至谷雨的15天分为三候,初候5天桐树开花,二候5天牡丹开花,三候开始天上会出现彩虹。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清明是农作物一年播种的好时机,同样也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许多具有东方民族特色,适合东方民族生活习惯的行之有效的养生理念和方法,这些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并经过不断丰富、完善、修正,世代传播,指导着民众的生活,受到大众的喜爱。近日,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举办的以“健康热点辨真伪,成为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健康大讲堂上,中华中医……
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
一、注意“病从口入”
而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二、……
春季进补宜讲究科学。一般来说,体虚的人才需要进补,而虚症又分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类型。概括起来说,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气血两虚者气血双补,阴阳两虚者阴阳双补。
第一,气虚证。气虚证是常见虚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言低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泻或便溏、脱肛、易出汗、怕风寒、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