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注册登录_粽飘香 舞端阳

当六一节邂逅端午节  

继年初元宵节、情人节浪漫“牵手”后四个月不到之际,六一节又与端午节欢乐上演“双节奇遇记”。

 

当六一节邂逅端午节,是带着孩子像往常小长假一样“且挤且快乐”,还是认真琢磨一下:这个双节应该怎么过?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小长假作为文化传承的绝佳时机?

 

别把端午节过成“粽子节”

 

虽然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 ,但一说起端午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端午节也因此被戏称为“粽子节”。

 

端午节就是“粽子节”吗?当然不是。诸多受访者告诉记者,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节在东西南北都有很多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如湖南有吃黄糖、苋菜、大蒜以防止发痧的说法,云南有门上挂蒿草或桃树枝的习俗,陕西一带有戴五彩缕以祈求身体安康、好运连连的讲究,江浙一带有佩戴香包、吃“五黄”(即咸鸭蛋、黄鳝、黄瓜、雄黄酒和黄鱼)的传统等。

 

“我家乡过端午节习俗挺多的,我记得一般要亲手包粽子、撒雄黄酒,采菖蒲和艾草挂在门梁用以驱邪,还有 游百病 的传统寓意祛病驱邪。”来自四川、在京工作的“80后”小邓兴奋地说,但一想到离家远不能回家过节,又立马伤感起来。

 

“吃粽子”背后的文化传承

 

谈及端午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纪念屈原。相关民俗专家指出,端午节有着久远的历史。屈原是东周时期人物,而龙舟最早起源于原始时期,那时在南方有死后用舟送魂的仪式,到屈原时期龙舟的发展成为了趋势。

 

端午节到底传承的是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铁梁表示,端午节是个很特殊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自觉地共同遵守某种行为规范以确保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社会稳定,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情怀与信仰。

 

“关于屈原的传说在近代中国以前只在部分地区流行,到100多年前中国面临苦难时人们便开始怀念忧国忧民的先人,屈原的传说这才在全国推广开来。”刘铁梁说。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中还提到,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求吉避邪。因五月之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且流行病多发被视为不吉利的月份,所以端午节的很多习俗,包括吃粽子、挂艾草、菖蒲、划龙舟等都是为了避邪。

 

对于新时期传统节日或传统文化是否会面临传承危机,万建中并不担心,“汉族有四大传统节日,虽然西方节日不断引入,但在对年轻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知道或看重的前五大节日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现在划龙舟的大部分也都是年轻人嘛。”

 

双节邂逅,带来传统文化教育好时机

 

两节相逢,“商机”无限,全国各地景区纷纷推出“亲子游”等新型过节方式,如湖南岳 阳 君山岛的“致我们逝去的童年传统游戏”系列活动,浙江茅洋民俗文化村的插菖蒲、包碱水粽、喝雄黄酒、做香袋等民俗活动,广东的端午美食嘉年华,广西博物馆的“舌尖上的端午”和“传说中的端午”公益活动等。

 

 

“节日不需要拘泥于繁文缛节,只要记住节日的主题,即使不吃粽子也不妨碍体会节日的神圣感。”刘铁梁表示,旅游是很好地体验当地习俗的方式,孩子在节日中总是最快乐的群体,很自然地会受到节日传统的感染。

 

“端午节遇上六一节,是个很好的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机。家长可以在家教孩子包粽子,带孩子去看赛龙舟,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万建中建议。

 

刘铁梁还指出,加强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民俗节日教育最重要的是成年人不能忘记这些民俗节日并通过节日影响下一代,让孩子从小就很看重传统文化而日后成为传播或研究传统文化的人。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吃粽子,喝雄黄酒。

 

艾叶、香包、雄黄酒被称为“端午三友”,按照传统习俗,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要插艾草、挂香包、喝雄黄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嘉兴市第二医院门诊内科主任副主 任 医师朱文娟告诉记者,虽然是传统的节日习俗,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医学道理:“端午三友”确能防病避瘟。

 

朱文娟主任说,端午节及其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湿热、温毒之气郁蒸,蚊蝇害虫及细菌活动频繁且繁殖生长迅速,疫病萌发,百病易从口鼻而入,人们佩香囊,挂艾叶、菖蒲,涂撒雄黄及饮雄黄酒,或烟熏消毒,均可作为一种防病避瘟的预防措施,体现我国传统的家庭公共卫生的概念。

 

 艾叶——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草挂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驱毒除瘟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叶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来消毒,可谓事半功倍。其中,熏艾草的消毒功效更大。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朱文娟主任说,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来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药效最佳。用艾叶煎水喝,可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此外还能止泻,对于治疗夏天吃了生冷食物后引起的腹痛效果很好。将艾叶晒干,搓取艾绒,制成艾柱,点燃后置于选定的穴位熏烤,可治百病。夏天贪凉后关节疼痛、有风湿关节痛的人,可以每天用艾灸熏烤关节,能祛湿散寒。”

 

艾叶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把生艾叶用水煎了熏洗,可以预防夏天长包、长疖、生痱子,治疗湿疹,还可以很快缓解皮肤瘙痒。孩子常用艾叶水泡脚,还能防治感冒。用艾叶加姜和盐洗澡能退烧,而且越是陈年的艾叶效果越好。艾草、菖蒲燃烧后挥发出的薰香,有着很好的防虫防蝇作用,陈年的艾草千万别随便丢掉,晒干后就是纯绿色的驱蚊药,每次取35根,傍晚点燃后熏房间,能够杀灭蚊虫。

 

 香囊——散风驱寒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的民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故称“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据悉,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 2 ,另外再加 1 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

 

  朱文娟主任说,在端午时节,随身携带一个香囊,就好像是带着一个作用非凡的“空气净化器”,“大家可以到医院直接买现成的,也可以让医生帮忙开方后自制。”

 

 雄黄酒——杀虫解毒

 

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朱文娟主任表示,喝雄黄酒不仅不能驱邪、解毒,反而会引发中毒症状。与其喝雄黄酒来解毒,还不如直接将其外涂在毒虫叮咬和长包、长疖、生痱子的地方。

 

朱文娟主任提醒,饮用雄黄酒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尽快送医院救治,如一时难以到医院,可采用催吐排毒的方法:尽量多喝开水,然后刺激喉部呕吐。另外,将烧焦的馒头研细吃下,可吸附毒物。

 

 “五黄”吃法有讲究

 

农历五月,杭嘉湖地区称“五黄月”,江南民间在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由来已久。不少人都知道端午要吃“五黄”,可是为什么要吃,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五黄”一般指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五黄”对人体都有哪些益处呢?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说的是这一时节的黄鳝最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端午节在小暑之前,虽说还不是黄鳝最好吃的时候,但鳝肉所含营养多,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含量都很丰富,吃黄鳝能适当补充维生素,也能祛风湿。至于乘海潮而来的大黄鱼,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很高,其中的微量元素硒能延缓衰老,对癌症有防治功效。黄瓜有“第一瓜果”之称,四季转换,在众多蔬果中,黄瓜比其他蔬果上市早,5月中旬就能吃到新上市的,时间上正好与端午对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黄瓜也有清热解毒的功用。不过,吃“五黄”并不都科学。咸蛋黄胆固醇高,心血管病人不宜吃;而雄黄的化学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加热后成为毒性很强的三氧化二砷,因此,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已不再延续了。

 

朱文娟主任告诉记者,端午节处于小满和夏至之间,昆虫、细菌极易繁殖。端午节之后,气候转为酷热,肝病、脾胃病等慢性病易复发,不过“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因为气温变化大,很容易引起感冒,所以端午是个防病的重要节气。

 

端午节“吃五黄”为夏天做准备

 

农历五月,俗称为“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字的食物在这个月份上市而得名。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称“吃五黄”。现在,雄黄酒因带有毒性而用黄酒代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 任 医师许良表示,民间传承多年的习俗是有一定科学性的,在端午节前后“吃五黄”对即将来临的夏天有不少益处。

 

用糯米酿成的黄酒一般酒精度数不高,在中医里可作药引,平时有服用药物的市民可以少量喝一些黄酒,能够起到活血发散的功效。另外,马上要进入黄梅季节,湿气加重,平时少量的黄酒还能温经通络,祛除体内湿气,预防感冒。

 

黄鳝的营养价值很高,属于高蛋白食物,在夏天人体消耗较大的时节,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端午节前后是黄鱼的产卵期,此时的黄鱼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谷氨酸含量的增加使鱼肉鲜美香甜。新鲜的鱼肉中蛋白质以及钙、磷、铁、碘等无机盐含量都很高,加之鱼肉组织柔软,易于消化吸收。

 

民间有吃了咸蛋黄,夏天不中暑的说法,许良介绍,咸蛋黄具有一定的防暑、开胃的作用。夏天人体容易出汗,咸蛋黄还可补充人体缺失的盐分。而此时的黄瓜正是上市的时候,它具有除湿、利尿、降脂、镇痛、促消化的功效,尤其是黄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肠内腐败食物排泄,而所含的丙醇、乙醇和丙醇二酸还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对肥胖者和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利。

吃粽子清热除烦 端午5习俗暗藏养生奥秘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几天,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驱邪,喝雄黄酒、五加酒,吃粽子,挂香囊,以表达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里,端午节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慢慢被摒弃,然而事实证明,我们的传统习俗蕴含着很多养生奥秘。

 

吃粽子——清热除烦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现代人已经很少在家门口挂艾叶、菖蒲等草本植物。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说,可以采取烟熏和喷气雾剂的方法来解决。普通家庭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到商店购买杀虫驱蚊的气雾剂来达到灭害虫的目的。

涂雄黄酒——杀虫解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湿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挂香囊——散风驱寒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 两克 ,另外再加 1 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分享到: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