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平台网址_久咳不愈试试中药汤

气候多变,很多人 感冒后咳嗽不止,加之 空气质量差,经常出现 灰霾天气.一些年老体 弱的肺部疾病患者更是 久咳成喘。对于久咳不愈、支气管炎、慢性肺气 肿等咳嗽而喘的患者可 试试蛤蚧人参汤,效果 不错。

蛤蚧1对,人参5~ 10克,茯苓、贝母、桑白 皮、知母各15克,煎水 或加适量瘦肉一起煲 汤。咳嗽、痰多者去知 母,加紫菀15克,款冬 花15克。蛤蚧有补肺 益肾、定喘止嗽之功, 人参大补元气、益脾 肺。久咳不愈者,多有 气虚、痰湿。全方具有 化痰、润肺的作用。凡 咳嗽属肾不纳气、肺肾 两虚者;咳喘日久、神 疲乏力、动则气紧气 促、咯痰清稀、急性发 作症状得到缓解者,都 可以试试。 

 

感冒后易咳嗽 专家开方

  春夏交替,气温骤升,天气潮湿闷热,稍有活动就会出汗,不少人已开始使用风扇、空调。这样感冒咳嗽的病人也相对增多。感冒一般会经历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晕身痛,咳嗽咯痰这么一个过程,一般的感冒、咳嗽如果早期治疗、注意饮食、适度休息3到7天可以治愈。

  但是有些人感冒之后容易咳嗽好几天,大多是因为奔波劳累或饮食杂进,耗伤正气,正气难以祛邪,邪气留恋所致。

  专家开方: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皮、白前各10克,甘草、生姜各3克,清水煎煮,分3次服用。

  专家点评:感冒后咳嗽不止要根据具体的体质情况来添加其他的中药,不可一言概之。身体一向气虚多汗,容易气短的人可以加黄芪、白术、防风各10克;身体阴虚的人应去生姜,加麦冬、玄参、五味子各10克;脾虚痰湿重的人多会痰多色白,吃的也少,那么可以添加茯苓、法夏10克祛湿健脾。

  预防有方:桔梗10克、千层纸10克、岗梅根15克、化橘红10克、甘草3克,武火煎煮10分钟当茶饮,分三次喝。对于预防感冒咳嗽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穴位按摩对于咳嗽也是有缓解效果的,适合在咳嗽不止的时候自我调解,比如按摩鱼际、肺俞、膻中等穴位可宽胸理气止咳,捏脊对于小儿咳嗽也有益处。

  专家贴士:

  感冒后在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的同时,饮食上也要忌口,选择一些清淡的食材,减少胃肠负担,这样更有利于抗邪。

  一般来说,感冒发热咳嗽都要忌鱼虾、蛋、鸡、糯米等肥甘厚味的食物。

  当然,症状不同忌口、适合的食物也有所不同:

  1、偏风热、痰热咳嗽者忌辛辣煎炸,宜食枇杷、梨、鱼腥草、白萝卜等;   

  2、偏风寒咳嗽忌生冷寒凉,可用生姜、红糖、化橘红煲水喝;

  3、脾虚痰湿者更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暴饮暴食,宜食茯苓扁豆陈皮粥。

  当然,如果对于本身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鼻炎等病史的人来说,感冒后旧病复发,更加容易咳嗽不止,迁延难愈,那么及时到医院调理才是最佳选择。

 

呼吸道感染 感染后咳嗽 中药治方

    反复呼吸道感染

    林某,男,5岁。患儿自3岁后,即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经常输液治疗,每次皆需10天左右方可好转,严重影响患儿身体生长发育及家庭生活。此次慕名来孙浩处就诊。家长代诉患儿素来胃纳不佳,二便尚可,夜寐欠宁,汗多。刻下:形体瘦弱,面色淡白,山根色青,咳嗽阵作,喉间有痰,咽不红,舌质淡白,苔白中部稍厚,脉细弱。

    证属脾肺气虚,营卫失和,痰湿阻肺。治宜健脾补肺,调和营卫,化痰止咳。处方:生黄芪8克,煨白芍4克,桂枝6克,大枣1枚,生姜3片,甘草2克,炒麦芽8克,川贝母4克,橘红6克,前胡5克,茯苓8克。5剂后复诊,咳痰减少,咳嗽好转,舌苔已退。上方去川贝母加米炒太子参8克,续服7剂。后以桂枝加黄芪汤散方调理5月。患儿在服用散方后,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按: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是儿科常见病症,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医没有此病名,据其临床表现类似于古代医籍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孙浩认为其发病机制,多为小儿肺脾虚亏,或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本例患儿久病体虚,脾肺不足,痰湿内阻故治宜健脾补肺,调和营卫,兼化痰止咳故用生黄芪、太子参、煨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生甘草健脾补肺、调和营卫,川贝、橘红、前胡、茯苓健脾化痰止咳,标本兼治。后期散方以固本为要。

    感染后咳嗽

    田某,女,5岁。患儿自3岁入托以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后咳嗽长时间不愈。此次咳嗽于一月罹患支气管肺炎治疗后,每晚睡前及早晨起床后阵咳,有时咯吐清痰,白天单声偶咳,时流清涕,伴汗出,胃纳不佳,曾先后服用多种消炎药及抗过敏药,效不佳。至孙浩处求诊。刻下:面色白,时有喷嚏流清涕,咽部不红,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脾肺气虚,营卫失和。治宜补益脾肺,调和营卫。处方:生黄芪8克,煨白芍6克,山药6克,桂枝3克,大枣2枚,生姜2片,甘草3克,炒麦芽8克,川贝母4克,紫菀6克,前胡5 克。嘱其停用一切西药,5剂后复诊,咳嗽明显好转,胃纳渐佳。后服用玉屏风散调理。

    按:感染后咳嗽属于亚急性咳嗽,临床常见,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频繁和过度的咳嗽会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所以仍应给予恰当治疗。现代医学对感染后咳嗽的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导致的气道损伤、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是可能的成因。中医在此病的治疗上有一定优势。

    孙浩认为,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风寒恋肺、肺气亏虚、痰浊阻肺、阴虚肺燥、肝火犯肺等五型。该例患儿常易感,咳久不愈伤及脾肺,故治疗应补益脾肺为主,方中生黄芪、山药、大枣、甘草,补益脾肺,桂枝合芍药,生姜合大枣调和营卫,川贝母、紫菀、前胡,化痰止咳。但患儿久病体弱表卫未固,营阴不守,故桂枝用量宜轻,芍药用量宜重令解表之中寓敛汗之功。俟后用玉屏风散以收全功。

 

治上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炎 止咳利咽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组成:川贝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上药浸泡半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30分钟,取两次汁,混匀,分2~3次早晚温服。

    功用:止咳化痰,利咽润喉。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疾病引起的咳嗽,无痰或多痰,咽干,咽痛,声嘶等。

    方解:贝母清痰止咳而利心肺,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杏仁润肺燥止嗽平喘之剂。甘草和诸药止咳祛痰而健脾。《圣济总录》贝母丸为贝母、杏仁、甘草三味为末炼蜜为丸。为治肺热多痰,咽喉干燥名方;而桔梗,甘草为《伤寒论》中桔梗汤,治少阴病咽痛因药简效佳至今延用。且桔梗,杏仁,一宣一降,调节肺气升降。本方以川贝为君,杏仁为臣,桔梗、甘草为佐使,共奏止咳化痰,利咽润喉之效,四药组合,药简力专,疗效显著。

    临床应用

    可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无痰有痰或多痰。咽干、咽痛、声嘶,既可原方应用,亦可根据临床病证的不同加减化裁。风热表证引起的咳嗽可酌加银翘或桑菊;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可酌加麻桂或荆防;肺热重可加入黄芩、鱼腥草;肺痈脓痰者可酌加苇茎、冬瓜子仁;脾虚湿盛者可酌加白术、茯苓;肺燥咳嗽可酌加沙参、麦冬;肺寒咳嗽可去贝母加细辛、干姜。咽干咽痛而声嘶者可酌加玉蝴蝶,胖大海;阴虚火旺而咳嗽者可酌加知母、玄参;久咳久嗽者可酌配五味子、栗壳以增强疗效。

    该方因熬煎成汤后的气味味道微甘而不苦,也无其他难闻的气味(本人曾多次亲自品尝体验),所以特别适合于小儿患者以及畏忌中药气味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成人以每味药10克为基础,根据体质,年龄及病情的不同而决定药量的多少。重者可用至15克,轻者1~2克。其中杏仁因有小毒,根据《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两书中杏仁的常用量为40枚(粒),而今以40枚炒杏仁称量约为15~16克,而我们平常人用量10克左右是安全的。小儿根据年龄及体质病情减量使用,从未发现有何不良反应。2.杏仁一定要使用经过炮制(去皮、尖、炒)的,不可使用生杏仁,以免发生毒副作用。3.川贝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4.甘草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芝花同用,(属中药配伍十八反范畴)。另外,甘草味甘,能助湿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肋胀满及呕吐者,应慎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根据现代研究,甘草有滞钠排钾作用,故,心、肾功能差而水肿者应慎用。

    典型病例

    李某,男,10岁。诉因感冒引起咳嗽一周,经输液抗菌消炎抗病毒治疗一周仍未好转。现自觉咳嗽频繁,咽部干燥、疼痛、少痰,有时夜半咳醒,伴有胸闷。查全身无寒热,舌边尖稍红,苔薄黄稍腻,脉滑数。诊断为风热袭肺,邪客肺之门户气管与咽喉。予以本方川贝8克,杏仁8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蝉衣6克,麦冬6克,3剂而愈。

小儿顽咳反复感冒 中药方

小儿易感补气健脾

小儿反复感冒,常因免疫功能低 下导致,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型,症 见反复发热,咳嗽,打呼噜,盗汗, 舌淡,苔白,脉细弱。用自拟中药方 治疗本病,可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 如下。

方法:取太子参、炒白术、茯 苓、银柴胡、川贝母、桑白皮、苏 子、白芥子、莱菔子、炙甘草各5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每次 100毫升。 赵一峰

小儿顽咳喝冬花汤

中医认为,小儿顽固性咳嗽多为 肺虚引起,表现为反复咳嗽,咳声低 弱,痰少,舌淡,苔白,脉细弱。中 药款冬花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 作用;川贝母能清热化痰,润肺止 咳;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甘 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加入有补气 润肺功效的冰糖,随证加减,治疗小 儿顽固性咳嗽,可取得满意疗效。

方法:取款冬花5克,川贝母、 麦冬各3克,甘草2克,冰糖50克。 久咳体虚者,减麦冬,加太子参5 克;伴发热口干者,加生石膏10克; 伴喉中痰鸣者,加杏仁2克;干咳无 痰者,加橘红5克。每日1剂,水煎 分3次服。 郭彩媚

 

慢性咽炎饮桃红茶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常为瘀热互 结引起,故出现咽部异物感、痒感、 烧灼感、干燥感,咽部分泌物不易咯 出,舌质暗,苔白或微黄,脉细。一 般清热解毒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用桃 仁、红花、甘草三味中药治疗,取自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会厌逐瘀汤,以活 血化瘀、清热利咽为组方之义,临床 效果满意。

方法:取桃仁、红花、甘草各5 克。水煎分多次少量代茶饮,每日1 剂。 黄仲山 

分享到:
No Response
Comment (0)
Trackback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