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很多人开始在家中自制药膳。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裴智梅教授介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的季节,这个时候吃黄芪、当归、红枣等都是偏温性中药材,和人参一样,都属于升发性的食材,不但不利于阳气的收敛,过多的食用还会让体质弱的人身体更差。
建议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质,适当用一些……
蜂蜜是我们平时生活,最常饮用的保健品之一。由蜜蜂从植物花朵中采集花蜜回巢辛勤酿造而成。其色香味质因采集的花卉、季节以及地区不同而各具特色。
蜂蜜甜味可口营养丰富常服脸色红润、解除疲劳、滋阴壮阳、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内服可治疗心、肝、脾、肾、肺、肠等器官疾病。外用可治疗烫伤、冻伤以及滋润皮肤。
……
《黄帝内经・素问》曾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语强调了饮食失节的致病因素,堪称经典之言。
人靠外界五谷等各种食物来充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是靠后天脾胃来完成的,所以饮食太过,就会影响脾胃功能,进而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他病,为以后罹患各种疾病埋下了隐患。所以要重视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正确的饮食调养,……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
立秋后,雨水开始减少,天气渐渐变干,会产生口干、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同时,在中医看来,肺脏最容易受到燥邪伤害,秋季养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养肺阴。做足以下四个养生方法,能够缓解秋燥、滋润肺阴。
练呼吸。秋季养肺首先就要多做深呼吸。每天清晨起床先站在窗口,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吸气时,最大限度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
根据中医理论,从立秋到秋分即为长夏,这时余暑未消,又因降雨频繁而湿气重,故有秋老虎发威一说。湿重可能导致脾脏受损,所以长夏养生,一定要健脾。通过穴位疗法,帮助我们降服秋老虎。
健脾要穴 照顾好脾胃
长夏主湿,而脾喜燥恶湿,所以就要健脾防湿。长夏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出现食……
逢年过节或亲友相聚,或喜庆之日,少饮几杯美酒无可非议。但如果长期饮酒或一次大量饮酒可引起慢性或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无论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对身体健康都是有害的。所以酒以少饮为好。一旦出现醉酒,严重者必须立即去医院抢救,否则有生命危险。对于轻度的酒精中毒,下列中药有较好的解酒效果。
葛花 性味甘、平,入脾、胃经。具有解……
补脾枣苡粥
薏苡仁50克,怀山药粉40克,红枣50克,糯米250克,白糖适量,蜜桂花25克,一起加水煮粥,适于病后体虚,食欲不振、贫血、营养不良者。
百合杞苓粥
百合60克,枸杞40克,茯苓粉15克,莲子肉20克,糯米250克,白糖适量,一起加水煮粥,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头晕目眩症。
归参炖母鸡
当归30克,太子参15克,丹参30克,……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为止,处暑即暑期已结束。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
处暑,按照阴阳理论,它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就是说阳气减少,阴气增加,白天时间减少,晚上时间增加,天气一天天变凉快起来。……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